首次发现人类大鼠戊型肝炎病例
虽然病毒的传播途径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员怀疑大鼠粪便污染了病人的食物供应。
据香港大学(HKU)的研究人员透露,在一名56岁的男性身上发现了第一例被大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例。
该案例研究由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的袁国勇(Yuen Kwok-yung)教授和Siddharth Sridhar博士领导。它将于2018年12月发表在《新发传染病》杂志上。
它被认为是“重大公共卫生意义”的发现,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记录到感染从大鼠传播到人类的案例。“这项研究最终证明,世界上第一次大鼠戊型肝炎病毒(HEV)可以感染人类引起临床感染,”研究人员表示。
以肝脏炎症为特征的肝炎可由过量饮酒、自身免疫疾病和某些药物引起。但据说病毒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病因。
病毒性肝炎有五种类型(即A、B、C、D和E,中文译为甲、乙、丙、丁、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如食物污染、性交、共用针头、怀孕和分娩。
E型主要由污染引起,极少由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引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估计有2000万人感染HEV。
感染者将面临各种症状,如发烧、恶心、眼睛变色、尿色深、大便苍白、肝脏肿大。研究表明,器官移植受者被感染的风险最高,因为他们必须服用削弱其免疫系统的药物。
因此,新病例的患者在2017年在香港大学附属医院(玛丽皇后医院)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并不奇怪。他后来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表明出现了问题。
当医生发现他携带一种迄今为止仅在大鼠身上发现的肝炎病毒后,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它被描述为与被感染的人类中所见的菌株“高度不同”。
虽然病人注意到在彩虹邨(他的居住地区)有啮齿动物的粪便,但他却没有回忆起家中有老鼠。然而,根据研究小组的说法,“在他家外的垃圾箱中有老鼠出没的证据”。
他们补充说:“我们假设在食物供应中存在食物被大鼠粪便污染的可能,”他说,病毒的传播途径尚未明确确定。该大学计划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阐述和揭示有关此案的其他重要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