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逃避好好学习
当你尝试学习新知识时,创造合适的难度是有用的。你要努力学习,但不要让自己感到沮丧。这种努力会向你的大脑发出信号,让你知道你需要学习这些内容,这最终会促进你对这些内容的记忆。
为复杂知识制造适当难度的方法之一是向自己解释信息。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向自己解释复杂知识的人比不这样做的人学得更好。
如果向自己解释复杂的内容对学习如此有效,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做呢?斯塔夫·阿提尔(Stav Atir)和简·里森(Jane Risen)在 2025 年发表于《实验心理学杂志:综合》(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的一篇论文中探讨了这个问题。
他们的研究让人们接触到有关复杂主题的信息,例如 GPS 的工作原理。他们发现,一般来说,向自己解释所见内容的人在之后的知识测试中比只复习笔记的人表现更好。
在几项研究中,参与者会先接触材料,然后被问及他们希望使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些材料,以备日后的测试。他们可以选择向自己解释信息或复习笔记。参与者越相信自己已经理解了材料,他们就越有可能说他们更喜欢向自己解释信息,而不是复习笔记。
这一发现表明,人们担心解释任务会很困难,他们不会喜欢做这件事。当人们觉得自己对材料理解得不太好时,情况尤其如此。本系列中的一项研究后来随机将人们分配到这两种方法。即使是那些表示不想向自己解释材料的人,当他们给出解释而不是仅仅复习材料时,他们在测试中的表现也会更好。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们对自身理解的感受影响了他们对如何学习材料的偏好,另一项研究操纵了人们对理解程度的感受。在了解了 GPS 的工作原理后,一些参与者被问到几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一些参与者被问到几个非常难的问题。回答简单问题的人认为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比回答难题的人更深刻。然后,每个人都被要求选择一种学习方法。与回答难题的人相比,回答简单问题的参与者(他们认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更深刻)更有可能选择解释作为学习方法。
在另一项研究中,一些参与者阅读了一段讨论自我解释作为一种策略的有效性的段落。其他参与者阅读了一段表明自我解释很有趣的段落。第三组没有阅读任何有关这种技巧的内容。阅读这些段落的参与者比没有阅读的参与者更有可能选择解释作为一种方法——而表明自我解释有效的段落最有可能引导人们选择这种方法。
最后,有一项研究将这一现象带出了实验室,应用到了生物课上正在学习的一个主题中。在这种现实情境下,那些已经认为自己对知识理解得相当好的学生,比那些不这么认为的学生更愿意向自己解释所学知识。不管他们的偏好如何,学生们被随机分配了一种学习方法。那些向自己解释所学知识的学生在之后的测验中比没有这么做的学生表现得更好。
这些发现表明,自我解释是研究复杂知识的好方法。然而,人们担心这种方法会很困难和不愉快,所以他们经常避免使用这种方法。告诉人们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可以增加人们自我解释的倾向。如果你想学习一些困难的东西,不要只是阅读它。试着向自己解释这些知识吧。